药物性肝损伤(DILI)指因化学药品、生物制品、中成药等药物,以及中药材、天然药物、保健品、膳食补充剂等产品,或其代谢产物、辅料、污染物、杂质等导致的肝损害。 根据法国和冰岛的人群前瞻研究,普通人群中药物性肝损伤(DILI)的年发生率分别为13.9/10万和19.1/10万。与之相比,美国、西班牙和瑞典的年发生率均低于4.0/10万。在亚洲,韩国的年发生率约为12/10万。我国的估算年发生率至少为23.80/10万,高于其他国家,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。
在引发肝损伤的药物中,中国排名第一的药物类别是各类保健品和中草药,占比最高。尽管有多项研究指出中草药和保健品具有潜在的肝毒性,但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量仍在上升。不论是在亚洲还是在西方国家,许多人在消费这些药物时往往忽视或不了解其潜在的副作用。相对于处方药,保健品的监管更为松散,这进一步增加了其被过度使用的可能性。在美国,服用中草药和各类保健品已成为药物性肝损伤的第二大常见原因,特别是与保健和减肥有关的药物。 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,与其他急性或慢性肝病相似。急性肝细胞损伤型患者可能轻微者无明显症状,重者可表现为黄疸,即皮肤和/或眼睛黄染,伴随不同程度的乏力、食欲不振、厌油、肝区胀痛及上腹不适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。胆汁淤积型表现为黄疸、大便颜色变浅和瘙痒。进展至急性肝功能衰竭或严重急性肝功能衰竭者可能出现黄疸、凝血功能异常、腹水、肝性脑病等症状。特殊表型如药物过敏反应综合征患者可能伴有发热、皮疹等肝外表现。
(1)发现可疑的药物引起肝损伤时,应及时停止使用,并尽量避免再次使用可疑或同类药物。 (2)在停药和继续用药之间,应权衡原发病的进展风险和继续用药可能导致肝损伤加重的风险。 (3)根据DILI的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方案。 (4)对于急性肝衰竭(ALF)或亚急性肝衰竭(SALF)等重症患者,如有必要,可以考虑进行紧急肝移植。 诊断确认DILI后,约95%的患者能够自行改善甚至完全康复;少数情况可能发展为慢性,极少数可能进展为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。对于仅有血清ALT或AST升高而无症状者,并非必须立即停药;但一旦出现TBil和/或INR升高等明显肝功能受损的迹象,应立即停止药物使用。 预防性地给予保肝药物并不能有效预防DILI的发生。在临床实践中,应坚持合理用药,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,并密切观察用药过程中是否出现肝损伤的临床表现。4大肝检查套餐!低至59元!